8月3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8月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公告,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徐霞博士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BKS120),经过专家匿名评审鉴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批顺利结项,并获评“良好”等级,这是我院首个获得“良好”结项等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该课题研究在借助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审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典型案例和实际数据基础之上,按照“理论—问题—体系—模型—对策”五步法实施系统研究,完成了最终研究成果为近22万字的学术专著。第一步,基础理论牵引。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功能作用、基本原则等相关内容。第二步,现实问题导向。从实践层面,探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成功案例并研究了“僵尸博”“僵尸APP”“僵尸微信”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得出了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领导管理、媒体建设、宣传教育、执法执纪等方面转型建设思路。第三步,传播体系探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启示之基础之上,从逻辑层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外作用机理,构建了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平台建设为保障,线上沟通、线下服务的“互联网+”传播体系。第四步,评价模型构建。立足微时代的现实背景,在遵循客观机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生成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传播学相关传播模式理论、定位传播理论、受众理论、把关人理论、效果理论等,研究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优化。第五步,对策建议优化。在上述四步研究之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的对策建议,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到实践中进行试验,再对试验结果进行提炼改进、总结升华。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成果质量要求较高,结题审核严格,一次性结项的通过率不超过75%,结项等级为良好以上的数量较少。今年8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验收318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同意265个项目予以结项,其中优秀结项17项,良好结项59项,结项良好以上项目占验收项目总数的24%。